化脓性脊柱炎如何治疗
化脓性脊柱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物理治疗等方式治疗。化脓性脊柱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外伤、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化脓性脊柱炎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可覆盖常见革兰阴性菌,盐酸万古霉素注射液适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注射用美罗培南对多重耐药菌有效。抗生素需足疗程静脉给药,通常持续4-6周,严重者需延长至8-12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2、手术清创
当出现椎体破坏、脓肿形成或神经压迫时需手术干预。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直接清除感染椎间盘及坏死骨组织,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可重建脊柱稳定性。手术需彻底清除脓液和坏死组织,留置引流管,术后继续抗生素治疗。严重椎体破坏者可能需钛网 Cage 植入重建椎体高度。
3、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4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疼痛缓解后可逐步佩戴支具下床活动,避免脊柱负重。卧床期间每2小时轴向翻身预防压疮,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恢复期需避免弯腰、扭转等动作,防止病理性骨折。
4、营养支持
感染导致高代谢状态,需保证每日30-35kcal/kg热量摄入,蛋白质需求增至1.5-2g/kg。可口服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补充营养,严重营养不良者需短期肠外营养支持。同时补充维生素C、锌等微量元素促进组织修复,纠正贫血可静脉补充蔗糖铁注射液。
5、物理治疗
急性期过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促进炎症吸收,采用无热量剂量每日1次。疼痛减轻后逐步进行腰背肌等长收缩训练,恢复期加入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超声波治疗可软化瘢痕组织,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所有康复训练需在无痛范围内进行,避免剧烈运动。
化脓性脊柱炎患者需严格遵医嘱完成抗生素疗程,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日常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恢复期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适量补充钙剂预防骨质疏松。避免吸烟饮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免疫力恢复。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需及时复诊,防止感染复发或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