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最严重的的并发症是什么
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骨质疏松导致骨密度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死亡风险。
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显著下降,髋部骨折是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髋部骨折多发生于股骨颈或转子间,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这类骨折常需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高龄患者一年内死亡率较高。脊柱压缩性骨折表现为椎体高度丢失,患者可能出现慢性背痛、身高缩短、驼背畸形。多发椎体骨折可导致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桡骨远端骨折常见于跌倒时用手撑地,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和活动障碍,虽致死率低但影响日常生活能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高致残性,髋部骨折患者中部分会丧失独立行走能力。骨折后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压疮、泌尿系感染和坠积性肺炎。脊柱骨折导致的胸腰椎后凸会压迫腹腔脏器,引起腹胀、便秘和食欲减退。反复骨折会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骨折愈合过程缓慢,骨痂形成质量较差,可能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预防骨质疏松并发症需早期干预,5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检测骨密度。保证每日钙摄入和维生素D补充,适度进行负重运动增强骨骼强度。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居家环境减少跌倒风险。已确诊骨质疏松者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或雷洛昔芬片等抗骨吸收药物,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症状。发生骨折后应积极康复训练,必要时采用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