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有脓水很臭是怎么回事
2355次浏览
耳朵里有脓水很臭,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中耳乳突炎、慢性外耳道炎等疾病引起的。
1.化脓性中耳炎
因细菌或真菌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时,患者常有耳痛、耳鸣、听力下降、耳内流脓、鼓膜穿孔等表现。如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在鼓膜穿孔后有脓血样、粘脓性分泌物流出,有明显臭味。如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反复流脓,脓液中带有血丝,气味发臭。
2.中耳乳突炎
患中耳炎后治疗不及时,病情进一步发展,会由中耳腔发展到乳突腔出现中耳乳突炎,常有粘膜水肿、流脓、脓液有臭味等表现。
3.慢性外耳道炎
这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慢性或复发性炎症引起的疾病,与感染、湿疹、皮炎、皮脂溢出等因素有关。患病后有耳痒、耳闷、听力减退等表现,因受到炎性感染反复刺激,耳道皮肤充血、糜烂,有流脓表现,脓液气味难闻。
相关推荐
耳朵嗡嗡响是咋回事

耳朵嗡嗡响叫耳鸣,大多数是耳朵本身出了问题。比如外耳道有问题,耳道有耵聍或者异物进入耳朵里面,接触到鼓膜了,当头动或者咀嚼吞咽的时候,异物刺激鼓膜会有嗡嗡的响声。再一个是中耳炎,很多人感冒了以后得了中耳炎,耳朵里面有积液、有炎症,一侧耳朵会有嗡嗡的响,会觉得听声音比较远,头动的时候里面会有气过水声,哗啦哗啦等声音。再一种情况叫神经性的耳鸣,比如一侧耳朵的神经性耳聋,必然听神经受损了以后,就会出现耳鸣,这种耳鸣随着听力下降的频率不同,耳鸣的表现也可能不太一样。常见的神经性耳鸣是以高调的蝉鸣样为主的,很多人觉得耳朵里面有虫子嗡嗡嗡一直在响,有的人描述耳鸣的声音,像电流通过的声音。当然耳朵里面嗡嗡响,并不一定都是耳朵本身的毛病,比如颈部的大血管有病变,这种血管异常搏动的声音,传递到耳朵里面去也会表现为耳鸣。比如低血压、贫血等或者高血压,这种也可能会引起来血管的异常搏动传递到耳朵里面去,出现的搏动性耳鸣。还有些人可能心跳、呼吸的声音,随着咽鼓管传递到耳朵里面去也会导致患者听到的是耳鸣。

洗澡时耳朵进水会得中耳炎吗
洗澡时耳朵进水大多数不会得中耳炎,耳朵的结构包括外耳道、鼓膜、中耳及内耳,中耳炎主要是鼓膜里面的黏膜发炎,鼓膜如果是完整,外耳道进水只会引起来外耳道发炎。如果鼓膜是穿孔的,洗澡耳朵进水,脏水就会把细菌直接带入到中耳腔,容易导致中耳炎。所以耳朵进水会不会导致中耳炎,要看鼓膜是否完整,鼓膜是完整的,即便洗澡引起来感染,也是引起来外耳道发炎,一般不会导致中耳炎。但是如果鼓膜是穿孔的,这个时候洗澡就要注意了,一不小心脏水带进来就会导致中耳炎。

耳朵流脓会影响听力吗
耳朵流脓多数情况下会影响听力。引起耳朵流脓最多见的原因是中耳炎。对于急性中耳炎患者,首先要给与抗生素口服治疗,如头孢类、阿奇霉素类、喹诺酮类药物,同时要用抗生素滴耳液进行滴耳,也可清理外耳道的浓性分泌物后,再进行滴耳。对于慢性中耳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不好,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少部分病人由于外耳道炎症,可导致流脓,多数情况下也会影响听力,但少数情况下听力影响不明显。所以耳朵流脓,要尽早到医院就诊,明确是感染引起的,要尽早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以避免形成严重的感染。
中耳炎耳朵流脓严重吗
中耳炎能治好吗
适宜中耳炎患者康复期吃什么比较好
中耳炎多因感染病菌引起,患者耳内可出现黏脓性分泌物,若出现感冒的症状时则病情加重,可出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耳聋。中耳炎患者在康复期时,可选用食疗方进行辅助治疗,以达到行气活血,化痰开音的目的,如紫桃萝卜汤、山楂陈皮汤、桃杏仁凉菜等。
中耳炎用什么方法根治
中耳炎是一种耳鼻喉疾病,比较常见,但是如果不进行及时治疗的话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多麻烦。那么,中耳炎用什么方法根治,才能让病情得到缓解和控制,从而进一步将其治愈呢?下面就由专家来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耳朵发炎吃什么消炎药

首先得需要判断是什么部位发炎、具体是哪个部位、是什么性质的炎症。假如说是急性的外耳道炎这一般是由于挖耳朵或者耳道进水,细菌通过皮肤侵入到耳道的皮下组织引起的外耳道炎症。这种外耳道炎症一般会首选青霉素类的或者是头孢类的抗生素,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口服的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或者是头孢类的抗生素,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等;假如说通过口服药能够控制住,就不需要静脉输液。再有就是看一看他是不是中耳炎,是中耳鼓室发炎,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也是首选,如果没有细菌培养首选的是青霉素类的或者是头孢类的抗生素。同时还得需要结合外用的消炎药,比如说氧氟沙星类的滴耳液;耳道如果是脓性分泌物比较多,需要积极的清理,还可以用双氧水冲洗耳道。再有无菌性的分泌性的中耳炎,这样的话消炎药可以口服一些,主要是预防细菌感染,也是首选青霉素类的或者是头孢类的消炎药,同时还得需要口服粘液促排剂。治疗期间要避免耳道进水、避免挖耳、保持耳道的清洁和干燥,忌食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果说经过在家自己口服消炎药三天左右不见好转,还是建议尽早到医院去就诊检查。
中耳炎患者平时护理注意事项

中耳炎患者平时尽量预防感冒,要把鼻腔、鼻窦或者鼻咽部的原发病尽可能治疗好、控制好,避免因为反复发作的鼻炎、鼻窦炎,影响中耳炎的反复发作。中耳炎作为临床常见病,日常的护理和管理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耳朵不要进水。一、要注意尽量避免耳流,外耳道保持干燥,避免洗头、洗澡时耳朵进水,尤其是不干不洁的水。二、患者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因为中耳炎的患者或多或少都会在外耳道有结痂或者有分泌物,要定期把痂皮、分泌物清理干净,尤其是做过手术的患者更应定期清理,医生要清理好术腔;不做手术的中耳炎患者也应该定期检查,了解病情的变化及时处置,也可以避免发展到非常严重的中耳炎,甚至出现很重的颅内、颅外的并发症。所以,患者千万不能小看中耳炎,中耳炎在过去缺医少药的时代,是一个很严重的致残和致死的原因。

中耳炎症状
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鼓膜穿孔、听力下降和耳朵流脓。中耳炎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其症状的主次可能不完全相同。在中耳炎的早期可能以耳朵流脓为主,之后逐渐发现听力下降越来越重。如果鼓膜穿孔伴有耳朵流脓和听力下降,超过半年,就是慢性中耳炎的表现。如果中耳炎导致了其他症状,比如面瘫、脑膜炎等一类颅内外的并发症,危害会非常大。此外,中耳炎是致聋最主要的疾病。所以对中耳炎一定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中耳炎的治疗
中耳炎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大剂量的全程的抗生素治疗,口服或者是输液治疗,局部抗生素滴耳及理疗。对于慢性化脓性的中耳炎或者是中耳炎的后遗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目的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重建相应的功能和结构。
儿童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婴幼儿的中耳炎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在6个月时婴幼儿第一次分泌性中耳炎发作的累计发病率为35%—85%,1岁时为50%—96%,部分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在3个月时自行消退,有30%—40%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会复发,5%—10%的患儿分泌性中耳炎持续1个月以上。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中耳炎用什么药中耳炎
- 2 中耳炎用什么
- 3 中耳炎严重吗?
- 4 中耳炎怎么引起
- 5 什么是中耳炎
- 6 中耳炎严重吗
- 7 什么叫中耳炎
- 8 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有什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