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患者怎么洗耳朵
中耳炎患者洗耳朵需严格遵医嘱操作,通常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但禁止自行深入鼓膜或中耳区域。正确清洁方式主要有使用医用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遵医嘱使用滴耳液、避免进水、定期门诊清理、保持耳道干燥等。
1、医用棉签擦拭
患者可用无菌棉签蘸取少量温水或生理盐水,仅清洁外耳廓及耳道入口1厘米范围内。动作需轻柔单向滚动,避免将分泌物推入耳道深处。棉签不可重复使用,每次擦拭后需丢弃。若耳道有结痂,可先用温热毛巾敷软后再清理。
2、滴耳液使用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能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制剂。用药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侧卧患耳朝上,滴入3-5滴后保持体位5分钟。使用后可能出现短暂眩晕,需静卧休息。鼓膜穿孔者禁用多数滴耳液。
3、防水措施
洗浴时建议用防水耳塞或涂凡士林的棉球封闭外耳道,洗头可采用后仰姿势避免水流进入。游泳需佩戴专业防水耳塞,出水后及时倾斜头部单脚跳排出残水。中耳炎发作期禁止任何水上活动。
4、专业清理
耳道分泌物较多时,需由耳鼻喉科医生用吸引器或耵聍钩清理。医生会在耳镜引导下清除阻塞性耵聍,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抽液。门诊冲洗使用37℃生理盐水,配合负压吸引装置确保液体不残留。
5、干燥维护
清洁后用电吹风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或放置消毒棉球吸收潮气。避免使用挖耳勺等尖锐物品。可遵医嘱使用硼酸酒精棉片消毒耳周皮肤。保持睡眠时患耳朝上,促进分泌物引流。
中耳炎患者日常应选择宽松帽子避免压迫耳朵,冬季注意耳部保暖。饮食宜清淡,限制奶制品摄入减少黏液分泌。擤鼻涕时需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出现耳痛加剧、听力下降或发热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任何耳部清洁行为并就医。恢复期每2-3周复查耳内镜,监测鼓膜愈合情况。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检查耳后皮肤是否出现湿疹或感染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