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疼痛期如何治疗
骨质增生疼痛期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质增生可能与关节退变、长期劳损、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局部压痛等症状。
1、热敷理疗
疼痛发作期可用40-45℃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每日重复进行2-3次,每次持续15-20分钟。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和关节僵硬。合并肿胀时可改用冰敷,但需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热疗期间应减少关节负重活动,必要时使用护具固定。
2、药物治疗
急性疼痛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或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能改善润滑功能。中药可选择骨刺平片、抗骨增生胶囊等中成药,但需注意胃肠刺激等不良反应。药物使用不超过2周无效需复诊调整方案。
3、物理治疗
超短波、冲击波等物理疗法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组织修复。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2次,3-5次为一疗程。超声波治疗配合耦合剂使用,可软化骨刺周围粘连组织。治疗期间需观察皮肤反应,出现红肿需暂停。物理治疗应与功能锻炼相结合效果更佳。
4、中医调理
针灸取阿是穴、夹脊穴等穴位,配合艾灸温通经络。推拿采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松解软组织,但需避开骨赘突出部位。中药熏洗可用伸筋草、透骨草等组方,每日1剂熏蒸患处。中医治疗需连续进行1-2个月,期间忌食生冷辛辣食物。
5、手术治疗
经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适应证包括关节畸形、持续性交锁症状、神经血管压迫等。术后需进行3-6个月系统康复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抗阻练习。老年患者需评估心肺功能后再决定术式。
骨质增生患者日常应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避免爬山、爬楼梯等重复性动作。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每日饮用300毫升牛奶,适量食用深绿色蔬菜。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锻炼,每周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疼痛加重时及时休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定期复查X线观察病情进展,合并骨质疏松需同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