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是什么
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为臀部至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或无力,通常由腰椎间盘突出或梨状肌综合征等压迫神经根引起。
1、放射性疼痛
疼痛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坐骨神经路径向下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或足部。疼痛性质多为钝痛、灼烧感或电击样痛,咳嗽、打喷嚏或久坐可能加重症状。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更明显,可能伴随肌肉痉挛。
2、感觉异常
患侧肢体可能出现针刺感、蚁走感或麻木,常见于小腿外侧、足背或足底。部分患者对温度敏感度下降,严重时出现袜套样感觉减退。这些症状与神经传导功能障碍有关,长期压迫可能导致感觉神经纤维损伤。
3、肌力减退
患侧下肢肌肉力量减弱,表现为足背屈困难、踮脚尖无力或行走拖步。严重者可能出现足下垂,提示腓总神经分支受累。肌力下降常伴随肌肉萎缩,尤其是小腿三头肌,需通过康复训练改善神经肌肉控制。
4、反射减弱
膝跳反射或跟腱反射可能减弱或消失,反映神经传导通路受损。检查时可发现患侧反射较健侧明显降低,这种体征常与腰椎L4-S1节段神经根受压相关,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压迫程度。
5、姿势性加重
症状在弯腰、久坐或抬腿时加重,平卧休息后缓解。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是典型体征,当患肢抬高30-70度时诱发疼痛。部分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间歇性跛行,需与血管性跛行鉴别。
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减轻神经张力。急性期可通过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恢复期进行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腰椎稳定性。若出现排尿障碍或双侧下肢瘫痪需立即就医,警惕马尾综合征等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