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和胃溃疡的区别是什么
胃穿孔与胃溃疡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程度和并发症风险,胃溃疡是胃黏膜局部缺损,胃穿孔则是溃疡穿透胃壁全层导致的急症。胃溃疡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胃穿孔常突发剧烈腹痛伴板状腹,需紧急手术干预。
1、病因差异
胃溃疡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后形成浅表性缺损,病程呈慢性进展。胃穿孔多为溃疡未及时控制,胃酸持续侵蚀穿透肌层,常见诱因包括暴饮暴食、外伤或溃疡深度恶化。两者均可能因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加重病情。
2、症状特点
胃溃疡疼痛具有节律性,餐后1小时发作,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可缓解。胃穿孔表现为突发刀割样剧痛,腹肌紧张如木板,伴随冷汗、休克,需立即禁食并注射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溃疡出血时可见咖啡样呕吐物,穿孔则可能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3、检查方法
胃溃疡通过胃镜可见边缘整齐的圆形缺损,活检可检测幽门螺杆菌。胃穿孔需急诊腹部CT确认膈下游离气体,立位腹平片显示新月形透亮区。两者均需监测血红蛋白变化,但穿孔病例白细胞计数升高更显著。
4、治疗原则
胃溃疡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胶体果胶铋胶囊根除幽门螺杆菌,疗程6-8周。胃穿孔需行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溃疡患者可逐步恢复软食,穿孔患者术后须严格流质饮食2周以上。
5、预后风险
规范治疗的胃溃疡愈合率较高,但可能复发。胃穿孔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脓毒血症,病死率显著增加。长期溃疡患者应定期胃镜复查,穿孔痊愈后仍需持续抑酸治疗3个月以上预防再发。
胃病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规律进食。溃疡活动期选择米粥、蒸蛋等低纤维饮食,康复期逐渐增加鱼肉、嫩叶蔬菜。出现持续腹痛或黑便时,应立即就医排查穿孔可能,日常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