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猩红热需要避免哪些行为
预防猩红热需避免密切接触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忽视手卫生、未及时治疗链球菌感染及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等行为。猩红热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1、密切接触患者
猩红热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体,近距离交谈、共处密闭空间或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破损处均可能造成传播。建议与患者保持1米以上距离,患者应佩戴口罩并单独使用餐具。
2、共用个人物品
毛巾、牙刷、餐具等个人物品可能残留感染者唾液或皮屑,共用会导致间接传播。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时,需对患者用品进行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
3、忽视手卫生
未规范洗手前触摸口鼻或眼部黏膜,可能将环境中的链球菌带入体内。应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至少20秒,尤其在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打喷嚏后及餐前便后。
4、未治疗链球菌感染
扁桃体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链球菌感染若不规范治疗,可能进展为猩红热。出现咽痛、发热伴皮疹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足疗程使用青霉素V钾片或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
5、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学校、商场等密闭空间易发生呼吸道疾病聚集性传播。流行季节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必须前往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可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注意劳逸结合,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儿童患者康复后应居家观察1-2周,避免剧烈运动;对患者居住环境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表面,衣物床单需60℃以上热水洗涤。若周围出现聚集性病例,可遵医嘱预防性服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