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便血如何治疗
肝硬化便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输血治疗等方式治疗。肝硬化便血通常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性胃黏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消化道溃疡、肝癌破裂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肝硬化便血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过内镜可进行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或组织胶注射,直接封闭出血点。套扎术通过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可促使血管纤维化,组织胶注射能快速形成血栓。操作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术后需禁食并监测再出血迹象。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可能需多次重复进行。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控制急性出血和降低门静脉压力。常用药物包括生长抑素类似物如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能收缩内脏血管减少血流;血管加压素如特利加压素注射液,可降低门静脉压力;质子泵抑制剂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预防胃黏膜出血。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可改善凝血功能。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和心血管不良反应。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适用于内镜治疗失败或不宜内镜治疗的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在肝内建立分流通道降低门静脉压力,能有效控制出血但可能诱发肝性脑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可直接栓塞出血血管,适用于局限性出血病灶。介入治疗需评估肝功能储备,术后需长期抗凝管理并监测分流道通畅性。该方法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但存在支架移位或狭窄的风险。
4、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出血或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门奇静脉断流术通过离断门奇静脉侧支循环减少出血,肝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根治性治疗。断流术包括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脾切除术,可降低再出血概率但可能加重门静脉高压。肝移植需符合米兰标准,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斥药物。手术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和肝脏储备能力。
5、输血治疗
输血治疗是肝硬化便血的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纠正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根据血红蛋白水平输注浓缩红细胞,维持血红蛋白在安全范围。新鲜冰冻血浆可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悬液改善血小板减少。输血需遵循限制性输血策略,避免容量负荷加重门静脉高压。输血前后需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输血反应和循环超负荷。输血不能替代病因治疗,需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应用。
肝硬化便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暂时禁食直至出血控制。恢复期进食低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盐、低脂、高热量软食,避免粗糙坚硬食物。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预防肝性脑病,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日常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定期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程度。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或再次黑便需立即就医。长期管理需戒酒、控制肝炎活动、监测肝功能,按医嘱服用降低门静脉压力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