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鹅口疮
小儿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饮食、增强免疫力、就医治疗等方式改善。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斑块、进食困难等症状。
1、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无菌纱布蘸取温水轻轻擦拭患儿口腔黏膜,每日重复进行2-3次。哺乳期婴儿的奶瓶、奶嘴需每日煮沸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家长需注意手部清洁,接触患儿前后用流动水洗手。
2、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每日重复进行3-4次。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改变口腔酸碱环境,抑制真菌生长。克霉唑口腔贴片适用于较大儿童,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调整饮食
暂停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避免加重真菌繁殖。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泥等。母乳喂养的母亲需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
4、增强免疫力
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婴幼儿每日需12-16小时。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有助于黏膜修复。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防止菌群失调。
5、就医治疗
若病变扩散至咽喉部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诊儿科或口腔科。顽固性感染可能需口服氟康唑颗粒进行全身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应排查基础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等。
日常护理中家长需定期检查患儿口腔状况,避免强行剥离白膜导致出血。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洁母亲乳头,保持干燥。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并在阳光下暴晒,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治疗期间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减少继发感染概率。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反复发作,建议进行免疫功能评估和真菌培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