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骨髓炎常见原因主要有外伤感染、血源性感染、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手术污染及免疫功能低下等。骨髓炎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治疗。
1、外伤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深部创伤可能导致细菌直接侵入骨组织。伤口处理不当会使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在骨髓腔内繁殖,引发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可能出现伤口持续渗液、剧烈骨痛等症状,需彻底清创并使用注射用头孢呋辛钠等抗生素治疗。
2、血源性感染
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灶的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骨骼,常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溶血性链球菌等可经血行感染导致亚急性骨髓炎,伴随间歇性发热和肢体拒按表现,需静脉滴注注射用青霉素钠控制感染。
3、邻近组织感染
糖尿病足溃疡或慢性皮肤感染可向深部侵蚀至骨膜。铜绿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易在坏死组织中滋生,引发慢性骨髓炎,表现为窦道形成和恶臭分泌物。除口服盐酸莫西沙星片外,还需手术清除死骨。
4、手术污染
骨科内固定术或关节置换术中无菌操作不规范时,表皮葡萄球菌可能污染植入物表面形成生物膜。术后持续低热和切口不愈提示植入物相关骨髓炎,需取出内固定并使用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
5、免疫功能低下
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真菌性骨髓炎。念珠菌属可经破损黏膜侵入骨骼,导致脊柱骨髓炎伴神经压迫症状,需联合使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和营养支持治疗。
骨髓炎患者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负重活动加重骨损伤。日常需加强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等促进组织修复,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出现不明原因骨痛或术后发热超过3天时,建议立即进行血培养和MRI检查。所有抗生素使用均须在医生指导下完成足疗程治疗,不可自行停药以防转为慢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