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烧怎么处理
新生儿低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环境、补充水分、观察症状、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新生儿低烧通常由环境过热、脱水、感染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低烧时可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禁止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避免刺激皮肤或导致寒战。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建议停止包裹厚被褥,改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
2、调整环境
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湿度50%-60%,避免阳光直射或空调冷风对着吹。每2小时开窗通风10分钟,但需注意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向新生儿。监测室内温度时可使用电子温湿度计。
3、补充水分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增加喂养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喂少量温水。观察尿量每天应达6-8次,尿液颜色应为淡黄色。若出现尿量减少或尿色深黄,需警惕脱水可能。
4、观察症状
记录体温变化曲线,每4小时测量一次腋温。同时注意是否伴随拒奶、嗜睡、呼吸急促、皮肤花斑等症状。出现持续低烧超过24小时或体温波动超过1摄氏度需重视。
5、及时就医
若低烧伴随呕吐、腹泻、皮疹、囟门隆起等任一症状,或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现低烧,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根据情况开具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药物,家长不可自行用药。
新生儿低烧期间家长需保持手部清洁,接触婴儿前用流动水洗手。哺乳期母亲应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观察新生儿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记录体温变化供医生参考。恢复期可适当进行抚触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但避免在体温未稳定时进行游泳等水上活动。日常护理中注意避免过度包裹,选择透气性好的纯棉衣物与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