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梗阻怎么护理
婴儿肠梗阻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体位护理、观察排便情况、及时就医等方式护理。婴儿肠梗阻通常由先天性肠道畸形、肠套叠、胎粪性肠梗阻、肠道感染、喂养不当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的婴儿应按需哺乳,避免过度喂养。配方奶喂养需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奶粉,冲泡时严格按比例稀释。喂养后竖抱拍嗝15分钟,减少吞入空气。出现呕吐时应暂停喂养,待症状缓解后从少量开始尝试。
2、腹部按摩
家长需洗净双手并搓热,用指腹顺时针轻柔按摩婴儿脐周,避开手术切口部位。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3次,可促进肠蠕动。按摩时观察婴儿表情,出现哭闹加剧需立即停止。配合屈腿运动效果更佳。
3、体位护理
将婴儿置于30度斜坡卧位,头部略抬高。清醒时可多采取俯卧位,促进肠道气体排出。避免长时间平躺,每2小时更换体位。术后患儿需用棉垫保护腹部伤口,防止摩擦。
4、观察排便情况
家长需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量。胎粪排出延迟超过24小时需警惕。异常粪便如血便、黏液便应及时送检。使用棉签蘸取温水刺激肛门可帮助排便,但禁止频繁操作。
5、及时就医
出现呕吐胆汁样物、腹胀如鼓、哭闹不止、嗜睡等症状时,家长需立即携带患儿就诊。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需限期手术。就医时需提供详细喂养史和症状变化时间线。
护理期间需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干燥,特别是腹股沟和肛周。衣物选择宽松纯棉材质,避免腹部受压。恢复期可遵医嘱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定期监测体重增长曲线,营养不足时可考虑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居家环境需保持适宜温湿度,避免呼吸道感染诱发肠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