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后耳朵嗡嗡响怎么办
游泳后耳朵嗡嗡响可通过清理耳道、保持干燥、避免掏耳、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耳道进水、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原因引起。
1、清理耳道
游泳后耳道进水是常见现象,可将头部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利用重力使水流出。或用干净棉签轻轻吸附外耳道口水分,注意棉签不可深入耳道以免损伤皮肤。若存在可见耵聍块,应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耵聍钩或冲洗法取出。
2、保持干燥
游泳后需及时用毛巾擦干耳廓及周围皮肤,可使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以上吹干。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或耳塞,保持耳道通风。洗澡时可佩戴防水耳塞防止再次进水,但不宜长时间使用以免影响耳道正常分泌物排出。
3、避免掏耳
频繁掏耳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导致炎症,加重耳鸣症状。禁止使用发卡、牙签等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日常耳道具有自洁功能,表皮细胞会自然向外迁移带出耵聍,人为干预可能将耵聍推向深处形成栓塞。
4、药物治疗
若出现耳痛、流脓等感染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对于真菌性外耳道炎可使用克霉唑乳膏,过敏性炎症可配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用药前需清洁耳道,药物温度应接近体温。
5、就医检查
持续48小时以上的耳鸣需进行耳内镜、纯音测听等检查。中耳炎可能伴随听力下降、耳闷胀感,鼓膜穿孔会出现耳漏、眩晕。突发性耳聋需在72小时内接受糖皮质激素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延误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
日常应选择水质达标的游泳场所,佩戴专业游泳耳塞预防进水。游泳后出现耳鸣可尝试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避免在感冒或鼻炎发作期游泳,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因素可能加重耳鸣症状。若耳鸣伴随头痛、视力变化需排查颅内病变,儿童反复发作需检查腺样体肥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