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疱疹病毒感染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单纯疱疹病毒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间接接触污染物等途径感染。感染后病毒可潜伏于神经节,在免疫力下降时复发。
1、直接接触传播
皮肤或破损黏膜接触感染者分泌物是主要传播方式。单纯疱疹病毒1型常通过接吻、共用餐具传播,导致口唇疱疹;单纯疱疹病毒2型多经性接触传播,引发生殖器疱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通过飞沫或水疱液传播,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患者需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急性期应隔离处理。
2、母婴垂直传播
孕妇分娩时产道分泌物中的病毒可导致新生儿疱疹,尤其活跃期生殖器疱疹母婴传播概率较高。妊娠期原发性感染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孕晚期发现生殖器疱疹需考虑剖宫产,新生儿出现发热、皮肤疱疹需及时使用阿昔洛韦注射液、更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3、间接接触传播
病毒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接触被污染的毛巾、医疗器械等物品可能感染。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含氯消毒剂处理患者用品。免疫功能低下者接触污染物后,可能发生疱疹性角膜炎等并发症,需预防性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
4、免疫抑制状态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易诱发潜伏病毒再激活。带状疱疹多见于中老年或肿瘤患者,表现为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水疱,可伴神经痛。临床常用泛昔洛韦片、盐酸伐昔洛韦颗粒进行抗病毒治疗,严重者需联合普瑞巴林胶囊缓解神经痛。
5、外伤或日晒刺激
皮肤屏障破坏或紫外线照射可能激活潜伏病毒。口唇疱疹常于感冒、日晒后复发,局部可涂抹喷昔洛韦乳膏。避免搔抓疱疹以防继发感染,破损处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反复发作者可考虑长期抑制性抗病毒治疗。
疱疹病毒感染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病毒扩散。饮食需均衡营养,适当补充赖氨酸可能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减少复发频率。出现发热、疱疹面积扩大或继发感染迹象时需及时就医,免疫功能低下者更应警惕重症疱疹风险。日常避免与婴幼儿、孕妇密切接触,复发期间暂停性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