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儿疝气通常由腹壁发育不全、腹内压增高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有腹股沟或脐部肿块、哭闹时加重等症状。
1、腹壁发育不全
胎儿期腹壁肌肉或筋膜闭合不全可能导致先天性疝气,常见于早产儿。腹股沟管未完全闭合时,肠管易从薄弱处突出形成腹股沟疝。日常需避免剧烈哭闹,严重者需手术修补。
2、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等持续腹压升高因素,可迫使腹腔内容物从薄弱点膨出。调整饮食结构、治疗原发病有助于缓解,反复发作需考虑疝囊高位结扎术。
3、遗传因素
结缔组织发育异常相关基因缺陷可能增加患病概率,表现为家族多发倾向。此类患儿应定期体检,发现包块及时就医,避免嵌顿风险。
4、鞘状突未闭
胚胎期睾丸下降遗留的腹膜鞘状突未正常闭合,形成先天通道导致斜疝。多数在1岁内自愈,2岁以上未愈者需行腹腔镜疝修补术。
5、后天性损伤
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或外伤可能造成获得性疝。术后需规范护理,限制剧烈活动3-6个月,发生切口疝需使用补片修补。
家长应注意观察儿童腹股沟及脐周异常膨出情况,避免长时间哭闹和剧烈运动,保持排便通畅。母乳喂养可降低早产儿发病率,学步期儿童可使用疝气带临时固定。若肿块无法回纳或出现呕吐、血便等嵌顿症状,须立即就医处理,防止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恢复期应补充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定期复查腹壁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