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是什么引起的
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或2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是皮肤或黏膜上出现簇集性水疱。疱疹可能与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受损、直接接触感染源、母婴传播、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1、免疫力下降
长期熬夜、压力过大或患有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时,体内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无法有效清除潜伏的疱疹病毒,导致病毒激活并沿神经轴突迁移至皮肤表面形成水疱。这类患者需保证充足睡眠并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肠溶片等免疫调节剂。
2、皮肤屏障受损
过度清洁、外伤或湿疹等皮肤病患者,其表皮完整性被破坏,使病毒更容易侵入角质形成细胞。表现为局部先有灼热感,继而出现红斑和透亮水疱。建议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
3、直接接触感染源
与疱疹患者共用毛巾或发生性接触时,病毒可通过唾液、疱液等体液传播。生殖器疱疹多由HSV-2引起,初发时腹股沟淋巴结常肿大。确诊后需避免亲密接触,并口服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
4、母婴传播
孕妇产道存在活动性疱疹病灶时,新生儿经阴道分娩可能感染HSV,引发新生儿疱疹性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孕晚期发现生殖器疱疹者建议剖宫产,新生儿需静脉注射更昔洛韦注射液。
5、慢性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皮肤组织糖分含量升高,成为病毒繁殖的有利环境。这类患者疱疹常反复发作且愈合缓慢,需同步调控血糖并外用喷昔洛韦乳膏。
疱疹患者应保持患处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继发感染。饮食上增加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和鱼类摄入,减少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等食物。恢复期间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出现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时需及时就医。未感染者应注意个人物品专人专用,性接触时做好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