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感染怎么办
外耳道真菌感染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掏耳、控制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真菌感染通常由潮湿环境、免疫力低下、耳道损伤、糖尿病、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外耳道真菌感染多因潮湿环境导致真菌滋生,日常需避免游泳或淋浴时耳道进水。可使用防水耳塞防护,洗澡后及时用棉签吸干外耳道水分。潮湿环境工作者应加强耳部清洁,必要时使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
2、使用抗真菌药物
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局部抗真菌药物,如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外耳道,或克霉唑滴耳液每日2-3次。严重感染可能联合口服伊曲康唑胶囊,用药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自行使用含激素药膏以免加重感染。
3、避免掏耳
挖耳行为会损伤耳道皮肤屏障,棉签或耳勺可能将真菌带入深部。瘙痒时可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忌用指甲搔抓。合并湿疹者需同步治疗,减少因搔抓导致的继发感染。
4、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继发真菌感染,需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mmol/L以下。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评估用药必要性,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补充维生素B族增强抵抗力。
5、定期复查
治疗2周后需耳内镜复查菌丝清除情况,顽固性感染可能需延长用药至4周。复发患者应排查是否合并乳突炎等隐匿病灶,必要时取分泌物做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耳机,避免长时间佩戴入耳式设备。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锌食物如牡蛎促进黏膜修复。运动后及时擦汗避免汗液流入耳道,睡眠时患耳朝上防止压迫。若出现听力下降、剧烈疼痛或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