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卫生习惯不良、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主要有细菌感染、宫腔操作、卫生问题、免疫异常、邻近感染等因素。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这些细菌可能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局部充血水肿和炎性渗出。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或发热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生素,同时配合妇科千金片等中成药辅助消炎。
2、宫腔操作
人工流产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屏障,使病原体更容易侵入。操作过程中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临床表现为术后持续出血、分泌物异味伴腰骶酸痛。需使用左氧氟沙星片联合替硝唑片抗感染,严重者可能需要宫腔灌注治疗。
3、卫生问题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未清洁、长期穿着透气性差的化纤内裤等不良卫生习惯,可能破坏阴道微环境平衡。这种状况下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可能引发上行性感染。典型症状包括经期腹痛加重、分泌物呈脓性。除抗生素治疗外,需配合洁尔阴洗液等外用制剂保持会阴清洁。
4、免疫异常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或艾滋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其子宫内膜防御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这类患者往往病程迁延,可能出现反复低热、慢性盆腔疼痛。治疗需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指导用药。
5、邻近感染
输卵管炎、宫颈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可能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特别是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引起的感染更易扩散。患者常见双侧下腹压痛、性交后出血等症状。需采用多西环素片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严重者需住院静脉给药。
预防子宫内膜炎需注意经期卫生,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不必要的宫腔操作。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洁外阴,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应及时就医。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增强体质,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定期妇科检查能早期发现潜在感染灶,绝经后女性更需重视阴道菌群平衡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