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的时候起荨麻疹属于什么
睡觉时起荨麻疹通常属于胆碱能性荨麻疹或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可能与体温升高、压力刺激、过敏原接触等因素有关。
1、胆碱能性荨麻疹
睡眠时体温升高或出汗可能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表现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风团,伴明显瘙痒。发病机制与乙酰胆碱释放相关,常见于青少年群体。建议保持卧室通风凉爽,避免厚重被褥,发作时可冷敷缓解症状。
2、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夜间加重的慢性荨麻疹可能与组胺释放节律有关,风团持续超过6周,常伴血管性水肿。需排查尘螨、床品染料等潜在过敏原,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
3、接触性过敏
床单、枕套残留的洗涤剂或螨虫可能导致接触性荨麻疹,表现为接触部位红斑、风团。建议选用无敏洗涤剂,每周用60℃热水清洗寝具,过敏体质者可考虑使用防螨面料。
4、压力性荨麻疹
身体受压部位如背部、臀部在睡眠中可能因长时间压迫诱发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表现为深在性肿胀。需定期翻身调整睡姿,严重者需排除炎症性肠病等系统性疾病。
5、感染相关性荨麻疹
幽门螺杆菌感染、龋齿等慢性感染灶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引发夜间荨麻疹,常伴低热、乏力。建议完善C反应蛋白检测,确诊后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夜间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发作时间与诱因,避免睡前摄入含组胺食物如海鲜、巧克力。选择纯棉透气睡衣,室温控制在20-24℃。若每周发作超过两次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就诊过敏专科。慢性患者可考虑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明确自身免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