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龋齿严重程度
龋齿严重程度可通过观察牙齿颜色变化、龋洞深度、疼痛性质、牙龈状态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主要依据有牙釉质脱矿程度、牙本质受累范围、是否累及牙髓、是否引发根尖周病变以及是否存在继发感染。
1、颜色变化
早期龋齿表现为牙面白垩色斑块,随着脱矿加重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釉质表层矿化程度降低时,探针检查可感知粗糙表面。此阶段可通过再矿化治疗逆转。
2、龋洞深度
浅龋限于釉质层,中龋达牙本质浅层,深龋接近牙髓腔。探诊时可感知洞底软腐质,冷热刺激敏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强。X线片显示透射影范围与临床深度一致。
3、疼痛性质
一过性冷热刺激痛提示牙本质暴露,自发痛或夜间痛表明牙髓受累。咀嚼痛伴随咬合不适常提示根尖周炎。疼痛持续时间与强度反映炎症进展程度。
4、牙龈状态
龋损邻近牙龈红肿提示慢性根尖周脓肿,瘘管形成表明化脓性感染。牙周探诊出血可能伴随牙槽骨吸收。需结合根尖片判断骨破坏范围。
5、影像学检查
根尖片能显示龋坏范围、髓腔形态及根尖阴影。CBCT可三维评估牙体缺损量及骨破坏程度。电活力测试辅助判断牙髓活力状态。
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配合牙线清洁邻面,限制高糖饮食摄入。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早期龋损及时干预。已形成龋洞者需尽快充填,避免继发牙髓病变。出现持续性疼痛或牙龈肿胀时须立即就诊,通过根管治疗或拔牙控制感染。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需加强预防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