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是什么引起的
非特异性阴道炎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不良卫生习惯、激素水平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
1、阴道菌群失衡
阴道内正常菌群以乳酸杆菌为主,可维持酸性环境抑制有害菌。长期使用抗生素、频繁冲洗阴道可能破坏菌群平衡,导致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需避免自行冲洗阴道,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调节微生态。
2、不良卫生习惯
穿不透气化纤内裤、经期不及时更换卫生巾、如厕后擦拭方向错误等行为可能引入肠道细菌。建议选择棉质内裤,保持外阴干燥清洁,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
3、激素水平变化
妊娠期、哺乳期或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波动,阴道黏膜变薄且糖原减少,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制。可遵医嘱使用雌三醇乳膏局部补充雌激素,改善阴道环境。
4、免疫功能下降
糖尿病控制不佳、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会降低局部抵抗力。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配合使用保妇康栓等中成药增强免疫力。
5、局部刺激
避孕套过敏、劣质卫生用品化学刺激或性生活摩擦可能导致黏膜损伤。应停用致敏产品,急性期避免性生活,疼痛明显时可用苯扎氯铵溶液稀释坐浴。
日常需注意避免过度清洁阴道,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并每日更换;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出现分泌物颜色异常或持续瘙痒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购买洗液冲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伴侣如有尿频尿痛等症状需同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