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针灸吗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未出现脊髓明显受压时可以考虑针灸治疗,但若已存在严重脊髓压迫或神经功能障碍则禁止针灸。脊髓型颈椎病多由颈椎退变、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导致,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后决定治疗方案。
对于早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针灸可能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来减轻症状。临床常用风池穴、肩井穴等穴位,配合电针或温针疗法。但需注意避免过度刺激颈部穴位,治疗频率建议每周2-3次,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当患者出现下肢踩棉感、精细动作障碍等脊髓压迫症状时,针灸存在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此时椎管容积已显著减小,任何颈部操作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核磁共振显示脊髓信号异常、椎管狭窄超过50%或存在椎体不稳者,应绝对禁止针灸治疗。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日常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颈椎枕,可进行颈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椎体负荷。若出现手部麻木加重或行走不稳等症状,须立即停止针灸并就诊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