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感冒如何治疗
病毒性感冒可通过多休息、物理降温、使用抗病毒药物、缓解症状药物、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病毒性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1、多休息
充分休息有助于免疫系统集中精力对抗病毒感染。卧床期间应保持环境通风,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儿童患者需家长监督其减少活动量,老年人应注意预防卧床相关并发症。
2、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法。前额、颈部、腋窝等大血管流经部位为重点降温区域。婴幼儿需家长每2小时监测体温,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持续高热或伴有寒战时应及时就医。
3、抗病毒药物
奥司他韦颗粒、扎那米韦吸入粉雾剂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用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此类药物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能缩短病程1-2天。利巴韦林气雾剂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但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等不良反应。
4、缓解症状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缓解发热和头痛,氯雷他定片能减轻鼻塞流涕,右美沙芬口服溶液适用于干咳症状。使用复方制剂时需注意成分重叠,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妊娠期妇女禁用含伪麻黄碱的复方药物。
5、预防并发症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慢性病患者出现气促、意识模糊等表现需警惕病毒性心肌炎或脑炎。糖尿病患者感冒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哮喘患者需备好支气管扩张剂。
病毒性感冒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选择小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注意防寒保暖。家庭成员需分餐防止交叉感染,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定期消毒。若症状持续超过7天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