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压力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肥胖、慢性咳嗽、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电刺激治疗、注射填充剂、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盆底肌松弛
盆底肌松弛是压力性尿失禁的常见原因,可能与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高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咳嗽或打喷嚏时漏尿。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肛门和阴道的动作,坚持3-6个月可改善症状。严重者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
2、妊娠分娩损伤
妊娠期子宫压迫及阴道分娩可能损伤盆底神经和肌肉,导致产后尿失禁。通常伴随阴道膨出症状。建议产后42天开始低频电刺激治疗,配合使用盆底康复器。若产后1年未缓解,可考虑使用度洛西汀肠溶片或尿道中段悬吊术。
3、肥胖
体重超过标准可能增加腹压,长期压迫盆底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患者常伴运动后漏尿症状。需通过饮食控制将体重指数降至24以下,减少高油高糖食物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低冲击运动。
4、慢性咳嗽
长期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引发的剧烈咳嗽会使腹压骤增,可能导致膀胱颈下移。患者多伴有咳嗽后漏尿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如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控制哮喘,配合托特罗定缓释片缓解膀胱过度活动。
5、雌激素水平下降
绝经后雌激素减少可能使尿道黏膜萎缩,闭合压力下降。常见于50岁以上女性,多伴阴道干涩症状。可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联合口服奥培米芬片改善尿道黏膜血供。需定期监测子宫内膜厚度。
建议每日饮水控制在1500-20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穿着棉质透气内裤,每2小时排尿1次养成习惯。减少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摄入,体重超标者每月减重2-4公斤为宜。咳嗽或打喷嚏前可交叉双腿预防漏尿,严重者使用成人纸尿裤保持会阴干燥。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血尿,需及时至泌尿外科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