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功总胆红素偏高怎么回事
儿童肝功能总胆红素偏高可能由生理性黄疸、溶血性疾病、肝胆系统疾病、遗传代谢异常或感染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导致总胆红素偏高的常见原因,与肝脏代谢功能不成熟有关。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自然消退。表现为皮肤和巩膜轻度黄染,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20μmol/L。家长需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蓝光治疗。
2、溶血性疾病
ABO血型不合溶血或G6PD缺乏症等溶血性疾病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患儿可能出现贫血、茶色尿等症状,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需及时就医进行免疫球蛋白注射或换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苯巴比妥片、茵栀黄颗粒等。
3、肝胆系统疾病
婴儿肝炎综合征、胆道闭锁等疾病会引起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伴随陶土色大便、肝脾肿大等表现。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治疗包括熊去氧胆酸胶囊、腺苷蛋氨酸注射剂等药物或手术治疗。
4、遗传代谢异常
吉尔伯特综合征、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影响胆红素代谢酶活性。这类患儿通常有家族史,表现为慢性轻度黄疸。需避免饥饿、感染等诱发因素,必要时使用苯巴比妥片诱导酶活性。
5、感染因素
巨细胞病毒感染、败血症等可导致肝细胞损伤,引起混合型胆红素升高。患儿多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症状。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如更昔洛韦注射剂、头孢曲松钠注射剂等,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家长发现儿童胆红素升高时,应记录黄疸出现时间、大小便颜色变化等情况,避免自行使用退黄药物。保证适量饮水促进代谢,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若黄疸持续加重或伴有精神萎靡、拒奶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日常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范围和程度变化,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