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中耳炎怎么治疗好
孩子中耳炎可通过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生活护理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可用于细菌性中耳炎局部治疗,能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避免药物被分泌物阻挡。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促进药物吸收。若出现耳部刺痛或皮疹需立即停用。
2、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适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控制全身感染。疗程通常需持续7-10天,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建议与益生菌间隔2小时服用。
3、鼓膜穿刺
对鼓室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穿刺抽液可缓解耳闷感并取样培养。操作需在耳鼻喉科门诊完成,穿刺后24小时内避免耳道进水。该操作可能引起短暂眩晕,需家长陪同观察。
4、鼓膜置管术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考虑置入通气管,维持中耳气压平衡。置管后6-12个月多数可自行脱落,期间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洗澡时建议使用耳塞,避免污水经管道进入中耳腔。
5、生活护理
哺乳期婴儿喂奶时保持头高位,避免奶液逆流至咽鼓管。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指导孩子正确擤鼻。远离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空调房内保持空气湿度在40%-60%。急性期可用温热毛巾敷耳缓解疼痛。
治疗期间应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使耳道进水活动,洗澡时可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若孩子出现发热不退、耳后红肿或剧烈头痛,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需立即就医。定期进行听力筛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尤为重要,家长需观察孩子对声音反应是否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