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什么病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属于继发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及肾功能异常,严重时可进展为肾衰竭。
1、发病机制
狼疮性肾炎与自身抗体沉积、补体激活有关。抗双链DNA抗体等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如HLA-DR2/DR3基因型。
2、病理分型
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分型标准可分为6型:Ⅰ型轻微病变型、Ⅱ型系膜增生型、Ⅲ型局灶型、Ⅳ型弥漫增生型、Ⅴ型膜型及Ⅵ型硬化型。其中Ⅳ型最常见且预后较差,需积极免疫抑制治疗。
3、临床表现
早期可见无症状蛋白尿或镜下血尿,进展期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如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水肿。部分患者合并高血压、血肌酐升高,严重者出现少尿或无尿等急进性肾炎表现。
4、诊断依据
需结合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同时满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可见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升高、补体C3/C4降低。尿液检查显示蛋白尿、管型尿,肾功能异常时血肌酐升高。
5、治疗原则
基础治疗包括羟氯喹调节免疫,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控制急性炎症。重症患者需联合环磷酰胺注射液或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终末期肾衰竭需血液透析或肾移植,同时需控制狼疮全身活动性病变。
患者应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避免日光暴晒及感染。饮食需低盐优质蛋白,限制每日蛋白摄入量在每公斤体重0.8克以内。病情稳定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妊娠需在医生评估病情稳定后计划,妊娠期间加强产科和风湿免疫科联合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