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怎么治用不用住院
慢性中耳炎通常无须住院治疗,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护理等方式控制病情。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鼓膜穿刺术、鼓室成形术、日常护理等。若出现听力显著下降、持续高热或颅内并发症时需住院干预。
1、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鼓膜穿孔伴脓性分泌物的患者,能直接抑制中耳腔病原菌。使用前需清洁外耳道,每日滴入2-3次,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用药期间避免耳道进水,出现耳部灼痛或皮疹需停药就医。
2、口服抗生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效。适用于急性发作期伴全身症状者,疗程通常10-14天。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需与益生菌间隔2小时服用。
3、鼓膜穿刺术
对鼓室内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者,可在门诊局麻下穿刺引流。操作后24小时内禁止擤鼻或游泳,需配合鼻用激素减轻咽鼓管水肿。少数可能发生一过性眩晕或耳鸣,多数1-2日内自行缓解。
4、鼓室成形术
针对鼓膜永久性穿孔或听骨链破坏者,需全麻下进行鼓膜修补或听骨重建。术后需保持术耳干燥6周,避免气压剧烈变化。约80%患者听力可改善15分贝以上,但需定期复查防止粘连。
5、日常护理
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使用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可每日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合并过敏性鼻炎者需同步控制鼻部症状,减少经咽鼓管逆行感染风险。
慢性中耳炎患者应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烟草烟雾会加重咽鼓管功能障碍。饮食宜清淡,限制乳制品摄入以减少黏液分泌。建议每3-6个月复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监测听力变化。若出现耳后红肿、剧烈头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