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上颚有白点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上颚有白点可能是由上皮珠、鹅口疮、口腔黏膜囊肿、母乳残渣或先天性牙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观察护理、抗真菌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
1、上皮珠
上皮珠是新生儿常见的良性病变,由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堆积形成,表现为上颚或牙龈处的白色小点。可能与胎儿期发育过程中上皮组织残留有关,通常无痛感且不影响进食。多数在出生后数周内自行脱落,无须特殊处理。家长需注意观察白点是否增大或伴随红肿,避免强行擦拭以防黏膜损伤。
2、鹅口疮
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导致,白点呈乳凝块样斑膜,可能伴随哭闹或拒食。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哺乳器具消毒不彻底的新生儿。需遵医嘱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患处,或口服氟康唑颗粒。家长需每日煮沸消毒奶瓶、乳头,哺乳前后清洁双手以预防复发。
3、口腔黏膜囊肿
口腔黏膜囊肿多为黏液潴留性囊肿,表现为半透明或白色隆起,可能与腺体导管阻塞有关。较小囊肿通常无症状,较大者可能影响吮吸。确诊需通过口腔科检查,部分需手术切除。家长应避免挤压囊肿,若发现囊肿迅速增大或破溃,需及时就医。
4、母乳残渣
哺乳后残留的奶液在上颚形成白色凝块,易与病理性白点混淆。此类白点用棉签轻拭即可去除,且新生儿无不适表现。建议喂奶后喂少量温水清洁口腔,但避免过度擦拭黏膜。若白点反复出现且不易清除,需排除其他病因。
5、先天性牙齿
少数新生儿出生时即存在早萌牙,牙冠呈白色点状突起,多位于下颌。可能与遗传或发育异常相关,可能因牙齿松动导致误吸风险。需口腔科评估是否需拔除,家长需注意检查牙齿是否脱落,避免呛咳。
日常需保持新生儿口腔清洁,哺乳后轻拭口腔黏膜,定期检查白点变化。若白点持续超过1个月、面积扩大或伴随发热、拒食等症状,应立即就诊儿科或口腔科。避免自行挑破或使用偏方处理,喂养时注意奶具消毒,母亲哺乳前清洁乳头以减少感染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