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疼拔牙有什么风险
牙疼拔牙可能存在感染、出血、神经损伤等风险,具体风险程度与牙齿位置、患者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拔牙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或口腔卫生不良导致创口感染,表现为红肿、疼痛加剧或脓液渗出。术后24小时内轻微渗血属于正常现象,但凝血功能异常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出血。下颌智齿拔除时可能损伤下牙槽神经,引发同侧下唇或舌部暂时性麻木,多数可在3-6个月内恢复。部分患者拔牙后会出现邻牙松动或颞下颌关节不适,尤其多见于复杂阻生齿拔除病例。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时拔牙,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概率。
上颌后牙拔除可能造成上颌窦穿孔,表现为鼻腔漏液或吸气时口腔异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少数情况下拔牙创口可能发生干槽症,表现为剧烈疼痛和骨面暴露,需进行清创处理。使用抗凝药物者术前未及时调整用药易导致出血难止。儿童乳牙过早拔除可能影响恒牙萌出位置,需评估间隙保持必要性。全身麻醉下拔牙存在呼吸抑制、药物过敏等麻醉相关风险。
建议拔牙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如实告知医生用药史及全身疾病情况。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吸烟及剧烈运动,使用冰袋间断冷敷减轻肿胀。选择软质食物,避免用患侧咀嚼,保持口腔清洁但勿触碰创面。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发热超过38.5度应及时复诊。慢性病患者应控制好基础病情后再考虑拔牙,妊娠期女性非紧急情况建议推迟至分娩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