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耳朵疼是怎么回事
小儿耳朵疼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耵聍栓塞、外伤、耳部疱疹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耵聍软化、止痛药物、抗病毒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处理。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多因洗澡进水或掏耳损伤导致,表现为耳道红肿、触碰疼痛。家长需避免孩子抓挠耳朵,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药物,严重时需配合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
2、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常继发于感冒,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腔引发感染,患儿会出现剧烈耳痛伴发热。治疗需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头孢呋辛酯颗粒等口服抗生素,配合苯酚甘油滴耳液止痛。家长应观察孩子有无耳流脓症状,哺乳期婴儿喂奶时需保持头高位。
3、耵聍栓塞
耳垢堆积硬化可能压迫耳道引起胀痛,尤其见于油性耵聍体质儿童。医生会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后冲洗取出,家长切忌自行用挖耳勺处理。定期用婴儿棉签清洁耳廓即可,过度清理反而可能刺激耵聍分泌增多。
4、耳部外伤
玩耍时碰撞或异物插入可能导致耳廓血肿、鼓膜穿孔等损伤。轻微擦伤可用碘伏消毒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鼓膜穿孔需禁止耳道进水并观察1-2个月自愈情况。家长需检查玩具安全性,避免孩子将小物件塞入耳道。
5、耳部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耳周神经时,可能引发耳部簇状水疱伴针刺样疼痛。需早期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抗病毒,配合布洛芬混悬滴剂止痛。患儿衣物应单独清洗消毒,保持患处清洁干燥以防继发感染。
日常需注意避免孩子用力擤鼻涕,感冒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哺乳期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拍嗝,防止奶液逆流至咽鼓管。耳痛期间可适当冷敷缓解肿胀,但禁止自行使用偏方滴耳。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