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应怎么检查
子宫内膜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等方式确诊。子宫内膜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生殖系统结核等因素引起。
1、妇科检查
妇科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炎的基础手段,医生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触诊子宫,可能发现子宫压痛、质地变软或轻度增大。急性期可见宫颈举痛,阴道分泌物可能呈脓性。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能伴随宫体活动度降低或附件区增厚。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异常。宫颈分泌物培养能明确致病菌种类,常见病原体包括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等。衣原体、支原体等特殊病原体检测对性传播感染导致的子宫内膜炎有诊断价值。
3、影像学检查
经阴道超声能观察子宫内膜增厚、宫腔积液等改变,彩色多普勒可显示内膜血流信号增强。磁共振成像对复杂病例可清晰显示炎症范围,鉴别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器质性病变。子宫输卵管造影有助于评估输卵管受累情况。
4、病理学检查
诊断性刮宫获取子宫内膜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镜下可见内膜间质浆细胞浸润、腺体周围炎性反应等特征性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可发现CD138阳性浆细胞增多。取材时间建议选择月经周期增殖晚期以提高检出率。
5、宫腔镜检查
宫腔镜能直视宫腔形态,发现内膜充血、水肿、微小息肉等病变,同时可进行靶向活检。急性期可见宫腔脓性分泌物,慢性期可能观察到草莓样斑点状出血灶。该检查能准确评估炎症程度并排除其他宫腔占位性病变。
确诊子宫内膜炎后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及盆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促进组织修复。治疗期间监测体温及分泌物变化,定期复查炎症指标。慢性患者可配合中医调理,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月经期特别注意卫生巾更换频率,防止逆行感染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