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幼儿急性胃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口服补液盐、使用益生菌、必要时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治疗。幼儿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稀释苹果汁、无乳糖配方奶等低渗液体。症状缓解后逐渐引入香蕉、米粥、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摄入,减少胃肠刺激。
2、补充水分
每10-15分钟喂食5-10毫升口服补液溶液,优先选择低渗型口服补液盐Ⅲ。观察尿量及精神状态,若4小时无排尿或出现嗜睡需立即就医。可配合饮用淡茶水、胡萝卜汤等补充电解质,禁止直接饮用运动饮料或纯水。
3、口服补液盐
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低渗口服补液盐Ⅲ,按说明书比例调配。轻度脱水按50毫升/公斤体重补充,中度脱水需80-100毫升/公斤。注意少量多次喂服,呕吐后暂停30分钟再继续补充。伴有严重呕吐或意识障碍时需静脉补液。
4、使用益生菌
可选择布拉氏酵母菌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儿童专用益生菌。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服用可缩短病程1-2天,细菌性感染需配合抗生素使用。注意与抗菌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开封后需冷藏保存。
5、遵医嘱用药
细菌性感染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呕吐严重时可用多潘立酮混悬液,但2岁以下慎用。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禁用阿司匹林。所有药物均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家长需每日记录患儿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呕吐物需观察是否含血丝或胆汁。护理期间注意手部消毒,患儿餐具应煮沸处理。恢复期2周内避免摄入生冷食物,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蒸蛋、鱼肉等。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抽搐或囟门凹陷等危重症状,须立即急诊救治。平时注意饮食卫生,定期给玩具消毒,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