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宝宝肺炎
宝宝肺炎可通过观察呼吸频率、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咳嗽特征以及胸部异常表现等方式判断。肺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异物以及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
1、呼吸频率
健康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60次/分钟,1岁以下婴儿为30-40次/分钟。若呼吸持续超过该范围并伴有鼻翼扇动、三凹征等呼吸困难表现,需警惕肺炎可能。细菌性肺炎患儿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伴呻吟,病毒性肺炎常见呼吸浅快。家长需用手机计时完整测量一分钟胸廓起伏次数,避免在哭闹或进食后测量。
2、精神状态
肺炎患儿常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或烦躁不安,与普通感冒的活跃状态明显不同。细菌感染可能伴随持续昏睡,病毒感染多见易激惹。家长需观察宝宝对玩具的反应力、眼神交流是否减少,以及是否出现异常哭闹。三个月内婴儿出现拒奶、反应迟钝需立即就医。
3、体温变化
婴幼儿肺炎多伴有发热,但新生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升。细菌性肺炎常见39℃以上稽留热,支原体肺炎多为38℃左右弛张热。家长需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避免使用额温枪。若发热超过72小时或三个月内婴儿体温超过38℃,建议家长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
4、咳嗽特征
肺炎咳嗽多呈进行性加重,细菌性肺炎常见湿性咳嗽伴痰鸣,病毒性肺炎多为阵发性干咳。支原体肺炎可能出现百日咳样痉咳。家长需记录咳嗽频率、昼夜变化及是否影响睡眠。若出现咳嗽后面色发绀、呼吸暂停等情况,需考虑重症肺炎可能。
5、胸部异常
听诊闻及固定细湿啰音是肺炎的重要体征,家长可观察宝宝呼吸时是否出现锁骨上窝凹陷、胸骨下凹陷等代偿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时胸部不对称运动。建议家长在安静环境下用耳朵贴近宝宝背部,若听到"咕噜"声或"哮鸣音"提示需影像学检查。
家长应保持室内湿度50%-60%,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母乳喂养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养频次,已添加辅食的宝宝需保证流质食物摄入。避免使用镇咳药物,可遵医嘱进行雾化治疗。所有疑似肺炎患儿均需进行胸片检查,6个月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或出现不吃不喝、意识改变等症状时需住院治疗。恢复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