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遗症是什么
脚踝骨折后遗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关节僵硬、踝关节不稳以及畸形愈合等。这些后遗症可能与骨折严重程度、复位质量、康复训练等因素有关。
1、创伤性关节炎
踝关节骨折后,关节面可能因损伤或复位不良导致软骨磨损,逐渐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表现为活动时疼痛、关节肿胀,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晚期严重者需行踝关节融合术。
2、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仍可能遗留局部隐痛或刺痛,与软组织粘连、神经损伤或内固定物刺激有关。疼痛多在负重或长时间行走后明显,可通过超声波治疗、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必要时需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3、关节僵硬
长期制动会导致关节囊挛缩和肌腱粘连,表现为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受限。康复期需尽早进行被动牵拉训练,配合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肉痉挛,严重僵硬者需在麻醉下行手法松解。
4、踝关节不稳
韧带损伤未完全修复或骨折畸形愈合可能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表现为反复扭伤、行走时有松动感。轻症可通过佩戴护踝、加强腓骨肌群训练改善,重症需行韧带重建手术。
5、畸形愈合
骨折复位不良或固定失效可能导致骨骼错位愈合,引发步态异常和力线改变。轻度畸形可通过矫形鞋垫代偿,明显成角或旋转畸形需截骨矫形手术纠正。
预防脚踝骨折后遗症需重视早期规范治疗,骨折复位后严格遵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训练,初期以非负重活动为主,逐步过渡到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日常应避免剧烈跳跃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