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黄疸下降后又升高的原因

1615次浏览

新生儿黄疸下降后又升高可能与母乳性黄疸、感染、溶血性疾病、胆道闭锁、遗传代谢病等因素有关。黄疸反复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建议及时就医评估。

1、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出现黄疸持续时间延长或反复,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有关。通常表现为皮肤黄染程度轻至中度,婴儿精神状态良好。无须停止母乳喂养,可通过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或遵医嘱短暂暂停母乳观察。

2、感染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尿路感染等可导致黄疸反弹,常伴随发热、奶量下降、反应差等症状。感染会破坏红细胞或影响肝脏代谢功能,需进行血常规、CRP等检查确认。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

3、溶血性疾病

ABO或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会使胆红素生成过多,表现为黄疸快速反弹、贫血。需监测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严重时需光疗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若出现核黄疸征兆如肌张力增高,需紧急换血治疗。

4、胆道闭锁

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陶土色大便需警惕胆道闭锁,该病会导致胆汁淤积性黄疸。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发育异常,确诊需肝活检或术中胆道造影。需在生后60天内行葛西手术,延误治疗将导致肝硬化。

5、遗传代谢病

半乳糖血症、酪氨酸血症等疾病会影响胆红素代谢,黄疸反复伴随呕吐、肝脾肿大。需通过血尿代谢筛查、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严格饮食控制如无乳糖配方奶喂养,部分病例需肝移植。

家长应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范围,记录黄疸变化情况。保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排便,避免脱水加重黄疸。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禁用酒精擦浴等土方。若发现黄疸蔓延至手足心、婴儿嗜睡或拒奶,须立即就医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清胆红素检查。出院后按医嘱复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延长监测时间。

相关推荐

激光脱毛还长得出来吗
激光脱毛后毛发通常不会完全再生,但可能存在少量细软毛发重新生长的现象。
先天性腓骨缺如症的分型和治疗
先天性腓骨缺如症可分为完全缺如型和部分缺如型,治疗方式主要有矫形支具固定、肢体延长术、截骨矫形术、踝关节融合术及截肢术。
热毒和湿疹的区别有哪些
热毒和湿疹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热毒多由体内湿热积聚或外感热邪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热痛、脓疱溃烂;湿疹则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红斑、丘疹、渗出及剧烈瘙痒。两者可通过发病机制、皮损特征及伴随症状进行区...
脚踝粉碎性骨折会瘸吗
脚踝粉碎性骨折是否会导致瘸腿与骨折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及康复训练效果有关。多数患者在规范治疗和科学康复后可恢复正常行走功能,少数严重损伤或治疗不当者可能遗留功能障碍。骨折后关节面复位良好且固定稳定的患者,通过早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软骨修复和韧带弹性恢复。术后4-6周开始渐进性负重训练,配合踝泵运动、平衡
引起冻疮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在寒冷的冬季,冻疮往往会出现。冻疮的发生往往使很多患者及其家属苦恼,相关皮肤科专家介绍说,冻疮好发于身体皮肤薄弱的地方,导致冻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那么,下面就是介绍引起冻疮的高危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