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正常是什么颜色
正常大便颜色通常为黄褐色至深褐色,主要由胆红素代谢产物和食物残渣混合形成。
健康成人粪便颜色受饮食、胆汁分泌及肠道菌群影响。黄褐色源于胆红素在肠道被细菌还原为粪胆素,深褐色可能因肉类或深色蔬菜摄入增加。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多呈金黄色,配方奶喂养者可能为淡黄色或黄绿色。铁剂或铋剂药物可导致粪便暂时变黑,食用大量绿叶蔬菜可能使粪便偏绿。若排除饮食因素,陶土色粪便提示胆道梗阻,鲜红色可能为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黑便需警惕上消化道出血。
日常可通过观察粪便颜色变化辅助判断健康状况,建议保持膳食纤维摄入均衡,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规律作息以维持正常胃肠蠕动。发现异常颜色持续2-3天或伴随腹痛、消瘦等症状时,应及时消化内科就诊,必要时进行粪便隐血试验或肠镜检查。哺乳期家长需注意区分婴儿正常粪色与异常变化,避免过度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