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并发症是什么
骨折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创伤性关节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骨折后若处理不当或未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继发损害,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1、感染
开放性骨折或术后伤口护理不当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及发热。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需彻底清创并使用头孢呋辛酯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抗生素,严重感染需手术引流。
2、脂肪栓塞综合征
长骨骨折后骨髓脂肪滴进入血液循环,可能阻塞肺毛细血管或脑部血管,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及皮肤瘀点。早期固定骨折端可降低风险,确诊后需吸氧支持,必要时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抑制炎症反应。
3、骨筋膜室综合征
肢体骨折后筋膜间隙内压力升高,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表现为剧烈疼痛、感觉异常及被动牵拉痛。需紧急行筋膜切开减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术后可配合甘露醇注射液减轻组织水肿。
4、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内骨折复位不良或软骨损伤后,关节面不平整引发慢性炎症,出现活动时疼痛和僵硬。早期可通过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润滑,晚期严重者需关节置换术。康复期应控制体重并避免过度负重。
5、深静脉血栓形成
骨折后长期制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流淤滞,表现为小腿肿胀压痛,血栓脱落可能引发肺栓塞。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配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促进循环。患者应尽早进行踝泵运动锻炼。
骨折后需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愈合情况,保持均衡饮食补充蛋白质和钙质,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出现异常肿胀、疼痛加重或发热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防止并发症进展造成不可逆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