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身上起水泡怎么回事
儿童身上起水泡可能与汗疱疹、水痘、手足口病、接触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原因有关,可通过局部护理、抗感染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家长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汗疱疹
汗疱疹多因汗腺堵塞导致,常见于夏季或湿热环境。表现为手掌、脚底出现密集小水泡,伴轻微瘙痒。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穿透气棉质衣物有助于预防复发。
2、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初期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透明水泡,周围有红晕,伴发热、乏力。需隔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物。避免抓破水泡引发感染。
3、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口腔、手、足部位出现米粒大小水泡,伴口腔溃疡、低热。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饮食以流质为主。重症需住院观察。
4、接触性皮炎
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后,皮肤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水泡,伴灼热感。常见诱因包括洗涤剂、植物汁液等。立即用清水冲洗患处,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严重时口服氯雷他定糖浆。
5、虫咬性皮炎
蚊虫叮咬后局部出现水肿性红斑或水泡,中心可见叮咬痕迹。可外用复方薄荷脑软膏止痒,避免搔抓。户外活动时使用驱蚊液,穿着长袖衣物防护。
家长需注意观察水泡变化情况,记录出现时间、伴随症状等信息供医生参考。保持儿童指甲修剪平整,防止抓破水泡导致感染。饮食宜清淡,避免海鲜、辛辣等易致敏食物。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减少摩擦刺激。若水泡面积扩大、出现化脓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