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是怎么引起的
淋病通常由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间接接触污染物感染。淋病可能由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免疫力低下、共用个人物品、医源性感染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1、无保护性行为
未使用安全套的性接触是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淋病奈瑟菌可侵入尿道、宫颈、直肠等黏膜部位,造成局部化脓性炎症。典型症状包括尿道口脓性分泌物、排尿灼痛,女性可能出现阴道异常分泌物。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大观霉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性伴侣需同步筛查。
2、多性伴侣
性伴侣数量增加会显著提升淋病感染概率。淋病奈瑟菌可通过阴道性交、肛交、口交等多种性行为方式传播。感染者可能出现睾丸附睾肿痛、盆腔疼痛等并发症。治疗需采用阿奇霉素分散片联合头孢克肟胶囊进行双重抗生素疗法,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
3、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免疫功能受损,增加淋病感染风险。这类患者更易发生播散性淋球菌感染,表现为发热、关节痛、皮肤脓疱等全身症状。除常规抗生素外,需配合调节免疫功能的治疗,如匹多莫德口服液。
4、共用个人物品
接触被淋病奈瑟菌污染的毛巾、浴盆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传播,但概率较低。细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需密切接触污染物才可能感染。此类传播多导致结膜、咽部等特殊部位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进行局部处理。
5、医源性感染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多见于不规范的人工流产、导尿等操作。此类感染潜伏期较短,症状出现较快。除抗感染治疗外,需对接触部位进行专业消毒处理。孕妇分娩时可能通过产道感染新生儿,引发淋菌性眼炎,需使用红霉素眼膏预防。
预防淋病需坚持使用安全套、固定性伴侣,避免共用毛巾等私人物品。出现尿道分泌物、排尿疼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治疗期间禁止饮酒,避免辛辣刺激饮食,保持患处清洁干燥。性伴侣无论是否出现症状都需接受筛查和治疗,治愈前禁止无保护性行为。定期进行性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无症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