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怎么引起的
牙周病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咬合创伤、内分泌紊乱、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牙周治疗、药物控制、咬合调整、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长期未清除会矿化形成牙结石。菌斑中的厌氧菌分泌毒素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等牙龈炎表现。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每半年接受一次超声波洁治。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结石会机械压迫牙龈缘,其粗糙表面更易堆积菌斑。下颌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为好发部位。表现为牙龈退缩、牙周袋形成。需通过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清除,重度者需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
3、咬合创伤
牙齿排列不齐或修复体过高会导致异常咬合力,造成牙周膜损伤。常见夜间磨牙患者出现牙齿松动。需调磨早接触点,佩戴颌垫分散咬合力,严重松动牙需用牙周夹板固定。
4、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易继发感染。表现为牙龈增生、脓肿反复发作。需控制原发病,孕妇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
5、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缺陷如白细胞黏附缺陷症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青少年期即出现广泛型牙周炎,进展迅速。需早期干预使用甲硝唑片联合阿莫西林胶囊,必要时行引导组织再生术。
日常应选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血管收缩对牙周血供的影响。糖尿病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牙周维护,妊娠期妇女需加强菌斑控制。出现牙龈自发出血或牙齿移位时,应及时到口腔科进行牙周探诊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