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是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由皮肤黏膜破损感染、产后或术后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器官功能支持等方式治疗。
1、皮肤黏膜破损感染
皮肤伤口或黏膜溃疡可能导致链球菌侵入血液。常见于烧伤、水痘后抓挠、昆虫叮咬等情况。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治疗需彻底清创消毒,医生可能开具青霉素V钾片、头孢呋辛酯片等抗生素。
2、产后或术后感染
分娩、外科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可能造成细菌感染。妇科手术、剖宫产术后需特别注意会阴护理。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伤口渗液。治疗需静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必要时行伤口引流。
3、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会削弱免疫防御功能。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易发生严重感染。这类患者可能伴有血压骤降、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需在ICU监护下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
4、坏死性筋膜炎
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皮下组织广泛坏死。患者皮肤可能出现紫红色斑块并快速扩散,伴有剧烈疼痛。需紧急手术清创,术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美罗培南。
5、毒素介导的全身反应
细菌超抗原毒素会引发全身炎症风暴。典型表现为高热、弥漫性红斑疹、多器官衰竭。治疗需用注射用免疫球蛋白中和毒素,同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预防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需保持皮肤清洁完整,外伤后及时消毒处理。术后患者应规范换药,监测体温变化。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避免足部破损。出现高热、皮疹等疑似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器官损伤。日常加强锻炼、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