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荨麻疹是怎么回事
季节性荨麻疹可能由花粉过敏、温度变化、紫外线刺激、食物诱发、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局部冷敷、避免接触过敏原、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1、花粉过敏
花粉是季节性荨麻疹的常见诱因,春季树木花粉或秋季杂草花粉飘散时,易引发机体过敏反应。患者接触花粉后可能出现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严重时伴有眼结膜充血或打喷嚏。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同时建议外出时佩戴口罩和护目镜。
2、温度变化
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冷热刺激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表现为皮肤突发红色风团,多持续数小时消退。此类情况需注意保暖,避免骤冷骤热刺激,急性发作期可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瘙痒,必要时使用依巴斯汀片或咪唑斯汀缓释片控制症状。
3、紫外线刺激
夏季强烈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诱发光敏性荨麻疹,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斑、风团伴灼热感。发病与光毒性反应有关,建议选择物理防晒措施,如穿长袖衣物、戴宽檐帽,必要时遵医嘱服用非索非那定片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症状持续者需排查卟啉病等光敏性疾病。
4、食物诱发
部分时令食物如芒果、野菜可能含有致敏成分,食用后通过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引发荨麻疹。常伴随口唇肿胀或胃肠不适,需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饮用大量温水促进代谢。急性期可口服苯海拉明糖浆联合维生素C泡腾片,严重者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5、免疫异常
季节变化可能影响免疫功能,导致肥大细胞稳定性下降。此类患者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需检测血清IgE水平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治疗除常规抗组胺药外,可考虑奥马珠单抗注射液等生物制剂,配合玉屏风颗粒调节免疫,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
季节性荨麻疹患者应记录发作时间与环境因素,保持居住环境通风干燥,床单被褥定期高温清洗。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瘙痒时禁止抓挠,可涂抹薄荷脑软膏止痒。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须立即就医。建议过敏体质者在季节交替前两周开始预防性服用抗组胺药物,外出归来及时清洁皮肤和鼻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