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射频消融是如何麻醉的
肝癌射频消融术通常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镇痛的方式,具体麻醉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患者耐受度等因素调整。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麻醉方案以安全性和舒适性为核心目标。对于位置表浅、体积较小的肿瘤,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直接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注射液或罗哌卡因注射液,麻醉范围需覆盖穿刺路径及肿瘤周边区域。若肿瘤位于肝包膜附近或靠近膈肌,可能因刺激引发牵涉痛,此时需联合静脉注射镇静镇痛药物如丙泊酚注射液、芬太尼注射液,使患者保持清醒但无痛状态。对于多发病灶、手术时间较长或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可能选择全身麻醉以确保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常用药物包括丙泊酚注射液、舒芬太尼注射液和罗库溴铵注射液等。麻醉过程中需持续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血压,部分医院会采用BIS监测仪评估麻醉深度。术后麻醉恢复期通常需要观察2-4小时,重点关注穿刺部位出血、肝区疼痛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肝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前应完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麻醉医师会根据Child-Pugh分级调整用药方案。合并门静脉高压的患者需警惕麻醉药物代谢延缓风险,肝硬化患者应避免使用经肝脏代谢的麻醉药物如哌替啶注射液。术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或操作精密仪器,饮食需从流质逐步过渡到低脂软食。建议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评估消融效果,期间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黄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