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肺水肿发病
心源性肺水肿主要由急性左心衰竭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等,临床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粉红色泡沫痰等。
心源性肺水肿发病机制与左心室舒张末压急剧升高相关。当左心室无法有效泵血时,血液淤积在肺循环中,导致肺毛细血管静水压超过25mmHg,血管内液体渗入肺泡和间质形成水肿。典型症状包括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咳嗽伴粉红色泡沫痰、大汗淋漓及濒死感。听诊可闻及双肺广泛湿啰音,X线显示肺门蝴蝶状阴影。治疗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静脉注射呋塞米注射液快速利尿,配合硝酸甘油注射液扩张血管。若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可静脉推注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强心。部分患者需无创通气或气管插管缓解呼吸窘迫。
少数情况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容量负荷过重也可诱发心源性肺水肿。这类患者常存在长期贫血、电解质紊乱,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肥厚伴舒张功能减退。治疗需严格控制液体入量,采用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清除多余水分,同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于严重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可有效降低左心房压力。
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出院后需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钠盐摄入不超过3克,避免剧烈情绪波动。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出现胸闷气促时立即舌下含服。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调整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等药物剂量。合并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在7%以下。睡眠时保持床头抬高30度有助于减少夜间呼吸困难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