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倒骨折怎么办
被推倒骨折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固定伤肢,可通过冰敷镇痛、临时固定、就医检查、影像学评估、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病理性骨破坏、重复应力损伤、骨骼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
骨折后首要措施是避免移动患肢,用硬质材料如木板或杂志临时固定,减少二次损伤风险。冰敷能缓解肿胀疼痛,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进行。就医后需拍摄X光片或CT明确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或关节内骨折常需手术复位。闭合性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开放性骨折需清创后内固定。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
骨质疏松患者易发生压缩性骨折,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病理性骨折需排查肿瘤或感染因素,骨髓炎引起的骨折需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青枝骨折因骨骼韧性好,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即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骨折愈合较慢,需延长固定时间。糖尿病患者骨折后需严格控制血糖以防感染。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1000-1200毫克钙质和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戒烟戒酒以避免影响骨骼愈合,卧床期间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拆除固定装置后可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恢复肌力,3-6个月内避免剧烈对抗性运动。定期复查X光片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活动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