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脚踝骨折还是扭伤
脚踝骨折与扭伤可通过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能力、畸形表现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区分。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明显畸形和无法承重,扭伤则以局部压痛、轻度肿胀和保留部分活动能力为特征。
1、疼痛程度
骨折的疼痛多为持续性锐痛,按压或移动时显著加重,疼痛范围较广且可能向周围放射。扭伤的疼痛集中在韧带损伤部位,表现为钝痛或酸痛,休息后可缓解,按压时疼痛点较局限。严重扭伤可能因韧带撕裂出现剧烈疼痛,但通常不会达到骨折的疼痛强度。
2、肿胀特点
骨折后肿胀发展迅速,1-2小时内可能出现大面积淤青和皮下出血,皮肤温度升高。扭伤肿胀相对缓慢,淤青多在24小时后逐渐显现,范围多限于踝关节外侧或内侧。骨折肿胀常伴随皮肤紧绷感,扭伤肿胀程度与韧带损伤分级相关。
3、活动能力
骨折患者通常完全无法负重行走,踝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扭伤患者可能保留部分承重能力,仅特定方向的运动引发疼痛。尝试背屈或跖屈时,骨折会出现骨擦感,扭伤则可能听到韧带弹响。
4、畸形表现
骨折可能出现肉眼可见的骨骼错位、异常突起或肢体缩短,触摸时可感知骨断端。扭伤关节外观基本正常,严重韧带损伤可能伴有关节松动感,但不会出现骨骼结构性改变。开放性骨折伴有皮肤破损,这种情况无须鉴别需立即就医。
5、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确诊骨折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骨折线和移位情况。CT用于复杂骨折评估,MRI可鉴别韧带损伤程度。扭伤患者X线检查结果阴性,但应力位摄片可能显示关节间隙异常。超声检查对韧带损伤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
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并抬高患肢,采用冰敷减轻肿胀,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避免热敷或按摩以免加重出血。无论疑似骨折或严重扭伤,均建议在48小时内完成影像学检查。康复期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骨折愈合后应进行肌力恢复练习,扭伤患者需佩戴护踝防止反复损伤。日常注意选择防滑鞋具,运动前做好踝关节热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