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鼻咽癌为什么要拔牙
治疗鼻咽癌时拔牙主要是为了预防放射性骨坏死,并确保放疗效果。鼻咽癌放疗区域与上颌骨、下颌骨相邻,牙齿感染可能增加放疗并发症风险。
鼻咽癌放疗前评估牙齿健康状况是必要流程。存在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时,细菌可能通过血液扩散至颌骨,放疗后局部血供减少会显著延缓伤口愈合,诱发放射性骨髓炎或骨坏死。拔除病灶牙能消除潜在感染源,避免放疗期间因免疫力下降导致感染扩散。对于严重龋坏、根尖周病变的牙齿,即使无症状也建议预防性拔除,因放疗后拔牙创伤更难恢复。放疗后2年内禁止拔牙,此时颌骨受辐射影响处于脆弱期,创伤可能引发不可逆骨坏死。
少数情况下,当肿瘤侵犯上颌窦或颅底时,需通过拔牙创造手术通道便于肿瘤切除。这类情况需结合CT或MRI评估肿瘤与牙根的位置关系,由头颈外科与口腔外科联合制定方案。对于牙根紧贴肿瘤但无感染的牙齿,可能采用术中同期拔除以降低肿瘤播散风险。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应完成全面口腔检查,包括全景片和牙周探诊,提前2-3周处理需拔除的牙齿以确保创面愈合。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和软毛牙刷清洁牙齿,放疗后定期进行口腔湿润护理,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出现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须立即就诊,不可自行拔牙。保持口腔卫生能有效降低放射性龋齿和颌骨感染的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