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退变是怎么回事
膝关节退变可能由年龄增长、肥胖、关节损伤、遗传因素、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减轻体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磨损变薄,关节液分泌减少,导致关节缓冲能力下降。这是膝关节退变最常见的生理性原因,可通过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活动延缓进展。
2、肥胖
体重超标会增加膝关节负荷,加速软骨磨损。每增加1公斤体重,膝关节压力增加3-4倍。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有氧运动减轻体重,BMI应控制在18.5-23.9之间。
3、关节损伤
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等外伤会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引发异常摩擦。这类损伤若未及时修复,可能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急性期需制动休息,慢性期可进行肌力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
4、遗传因素
COL2A1基因突变可能影响Ⅱ型胶原蛋白合成,导致软骨发育异常。有家族史者应避免剧烈运动,30岁后定期进行关节检查,必要时可早期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等软骨保护剂。
5、炎症反应
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会引发滑膜炎,释放炎性因子破坏软骨。这类患者除需控制原发病外,关节局部可注射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严重时需进行滑膜切除术。
膝关节退变患者日常应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加重关节负担的动作,建议选择平底鞋并配合使用护膝。饮食上可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减少高嘌呤饮食。冬季注意关节保暖,疼痛发作时可进行15-20分钟局部热敷。若出现关节交锁、持续性肿胀或夜间痛,应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